《三面》 —— 曹钟伟 汪凛 张伟作品展

陌生的所在
倪昆
以艺术之形态出现的图像,其起点始终被正确的看作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起点即意味着清除一切预想。预想来源于这样一些场域,简单说来,它将显露于客观现实及主观视点的双重注视之下。清除预想,对于艺术家而言即为通过图像的维度向自我所进行的提问——如何面对构成图像的客观性或者主观性,或者说是如何在构成图像之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场域里做到关于预想的剔除。
如果将图像作为一个观看世界的角度,那么图像的客观属性和主观属性将共同构成图像的双重视角,一方面它将通过图像的现实层面内容而和当下发生关联,另外一方面,来自艺术家的主观视角则将通过图像而让观者直接触摸到些许超验的内容。不过需要指明的是,以图像形式出现的艺术作品是存在着或明或暗的悖论的,一则,来源于个体艺术家的作品图像是存在着明显的个体思维逻辑的,片段观看将出现极大的阅读偏移,再则,在当前这个图像大爆炸的时代,艺术图像常常是以反图像的姿态出现,这也就加剧了观看时的暧昧不明。同时也带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疑惑:“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出现在艺术家作品里的图像”这样一个问题。
谈艺术家的图像,毋宁谈出现在图像里的陌生之地。相对于构成图像的图说性内容,恰恰是图像中的陌生感让来自客观语境的图样统一在艺术家超验的个体体验里。构成图像陌生感的因素可以是纯语言,也可能是纯图式,它将随着时间维度及观看支点的转移而变换,是一个可流动的变量。‘陌生之所在’出现的地方将是你经过图像时驻足停留的地方,它会在一瞬间,在不经意间捕获你观看的目光。对于陌生的专注将有利于跨入艺术家所经营的世界,不过相对于构成图像的物质层面的恒定,流变的观看支点及外部语境,将让艺术作品一直处于不断修正的阅读中,这既是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也是艺术作品作为思想产物的价值体现。
在本次展览开始之前以“陌生的所在”作为谈论的切入点,是因为参加展览的三位艺术家恰好分别通过其作品极明显的展示了属于个人的‘陌生场域’。就作品的表述而言,曹钟伟的绘画探索涉及到关于图像本体的反思,这是建立在艺术家自我书写基础之上的反思,也只有将存在于时间维度上的这两端连结之后,其目前作品的真实面貌才将得以显现。汪凛的作品面貌一部分来自由现成品改装的装置,另外一部分则是表现性的绘画,这是一些充满了矛盾张力的作品,它们共同构成了艺术家对于现实抽取之后的观看,简约的,冷静的,抽象的观看。就个体艺术家的作品而言,张伟的作品则更加强调作为艺术家个体的情感体验,在其长期关注的‘人’及‘城市风景’的对话中,一直不变的是艺术家敏感而细腻的表达。在这个意义上看,他是用自己的生命来拥抱这个世界,当然,这可能是一件极残忍的事情,因为世界早就已经没有温情。
三面,是基于一个共同出发点的三个侧面,在其起点,是艺术家们共同的学院艺术学习。起点代表的只是一个参照,因为当大家离开出发后,其前路可遇的则是其关于自我生命的相遇。我相信时间可以回答很多问题,希望在将来的某个时间点上,彼此都可以捕获到更为丰富的气息。
2009年12月5日于重庆。
倪昆
以艺术之形态出现的图像,其起点始终被正确的看作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起点即意味着清除一切预想。预想来源于这样一些场域,简单说来,它将显露于客观现实及主观视点的双重注视之下。清除预想,对于艺术家而言即为通过图像的维度向自我所进行的提问——如何面对构成图像的客观性或者主观性,或者说是如何在构成图像之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场域里做到关于预想的剔除。
如果将图像作为一个观看世界的角度,那么图像的客观属性和主观属性将共同构成图像的双重视角,一方面它将通过图像的现实层面内容而和当下发生关联,另外一方面,来自艺术家的主观视角则将通过图像而让观者直接触摸到些许超验的内容。不过需要指明的是,以图像形式出现的艺术作品是存在着或明或暗的悖论的,一则,来源于个体艺术家的作品图像是存在着明显的个体思维逻辑的,片段观看将出现极大的阅读偏移,再则,在当前这个图像大爆炸的时代,艺术图像常常是以反图像的姿态出现,这也就加剧了观看时的暧昧不明。同时也带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疑惑:“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出现在艺术家作品里的图像”这样一个问题。
谈艺术家的图像,毋宁谈出现在图像里的陌生之地。相对于构成图像的图说性内容,恰恰是图像中的陌生感让来自客观语境的图样统一在艺术家超验的个体体验里。构成图像陌生感的因素可以是纯语言,也可能是纯图式,它将随着时间维度及观看支点的转移而变换,是一个可流动的变量。‘陌生之所在’出现的地方将是你经过图像时驻足停留的地方,它会在一瞬间,在不经意间捕获你观看的目光。对于陌生的专注将有利于跨入艺术家所经营的世界,不过相对于构成图像的物质层面的恒定,流变的观看支点及外部语境,将让艺术作品一直处于不断修正的阅读中,这既是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也是艺术作品作为思想产物的价值体现。
在本次展览开始之前以“陌生的所在”作为谈论的切入点,是因为参加展览的三位艺术家恰好分别通过其作品极明显的展示了属于个人的‘陌生场域’。就作品的表述而言,曹钟伟的绘画探索涉及到关于图像本体的反思,这是建立在艺术家自我书写基础之上的反思,也只有将存在于时间维度上的这两端连结之后,其目前作品的真实面貌才将得以显现。汪凛的作品面貌一部分来自由现成品改装的装置,另外一部分则是表现性的绘画,这是一些充满了矛盾张力的作品,它们共同构成了艺术家对于现实抽取之后的观看,简约的,冷静的,抽象的观看。就个体艺术家的作品而言,张伟的作品则更加强调作为艺术家个体的情感体验,在其长期关注的‘人’及‘城市风景’的对话中,一直不变的是艺术家敏感而细腻的表达。在这个意义上看,他是用自己的生命来拥抱这个世界,当然,这可能是一件极残忍的事情,因为世界早就已经没有温情。
三面,是基于一个共同出发点的三个侧面,在其起点,是艺术家们共同的学院艺术学习。起点代表的只是一个参照,因为当大家离开出发后,其前路可遇的则是其关于自我生命的相遇。我相信时间可以回答很多问题,希望在将来的某个时间点上,彼此都可以捕获到更为丰富的气息。
2009年12月5日于重庆。
曹钟伟自述
在我的艺术学习过程中,技术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不过我发现在自己掌握了许多表现技巧的同时,我却无法选择和兴奋于任何一种表现方式来体现我对世界和艺术的感受、认识,一个怪圈在限制着我,包围在我的四周。
从早期的理性写实绘画转向对社会文化资源的挪用与与反讽,以及2000年关注个人内心情感的寓言暗示转向对更为纯粹的绘画本体的思考之后,我停下了工作,我越来越强烈地质疑我的技术,思考观念与意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什么对我而言最为重要,我奢望在系统之外更为广阔的可能与自由。
我返回到最初,没有任何特征的技术是否意味着更多的包容,图像的意义本身就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所有与我有关的信息都是可利用的资源,用单纯的技术复制普通图像的效果是否是一种荒诞而无意义的行为,用随意、偶然、不确定的文字与符号并置和产生重叠,二种方式与视觉层次交织在一起,力量强大而又相互抵消,哪一个更重要,产生与否定同时进行,分不清主次,更模糊了意义的表达,由此而提出关于绘画与事物本质意义的思考。
对于我现在而言,提出问题可能更为重要,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与权力,我们熟悉的往往是我们未知的。
在我的艺术学习过程中,技术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不过我发现在自己掌握了许多表现技巧的同时,我却无法选择和兴奋于任何一种表现方式来体现我对世界和艺术的感受、认识,一个怪圈在限制着我,包围在我的四周。
从早期的理性写实绘画转向对社会文化资源的挪用与与反讽,以及2000年关注个人内心情感的寓言暗示转向对更为纯粹的绘画本体的思考之后,我停下了工作,我越来越强烈地质疑我的技术,思考观念与意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什么对我而言最为重要,我奢望在系统之外更为广阔的可能与自由。
我返回到最初,没有任何特征的技术是否意味着更多的包容,图像的意义本身就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所有与我有关的信息都是可利用的资源,用单纯的技术复制普通图像的效果是否是一种荒诞而无意义的行为,用随意、偶然、不确定的文字与符号并置和产生重叠,二种方式与视觉层次交织在一起,力量强大而又相互抵消,哪一个更重要,产生与否定同时进行,分不清主次,更模糊了意义的表达,由此而提出关于绘画与事物本质意义的思考。
对于我现在而言,提出问题可能更为重要,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与权力,我们熟悉的往往是我们未知的。
倪:刚才老汪说他现在把艺术和生活,这两者其实拉得比较近.我刚才说这也是涉及到同样一个世界观和一个创作观的问题.我觉得这就是同一个问题.如果涉及到你的话,面对这样的情况,它是分开的吗?
张:我可能是分离的,不是完全的统一体.既有相通的东西,也有排斥的;有联系,也有差异.不会是二者合二为一的情况.
倪:那你自己的感觉是比较丰富的.
张:
这是我第一次展览.而且是以这种方式在自己很认可的艺术机构器空间举办,对我来说这是对自己的一次审视机会.从展览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作品.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成长机会.虽然从传统的策展方式来看,好像我们没有共同的主题,但是我们是凭着共同的艺术追求的愿望来做这件事的.我们三个人的作品拿到一块儿来展出,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读这个展览.不仅仅是作品本身的内容和形式上.那天曹钟伟说我们自己想想展览的名字.有人提出”三面人”.后来说可以不要”人”字,就叫”三面”.因为我们是三种不同的艺术面貌.”面”字本身就有多种含义”三”字从汉字的外形来看是三根平衡线,代表我们三人不同的艺术追求和面貌.
倪:我说一下我的想法.不是说展览名字的问题,还是说展览的问题.我真有这样的感觉,对于大家来说对绘画有无数的经验,讨论一张绘画可以从技法,也可以从方式和内容.我看到很多画,可能会反应某个人也类似这样画过.但是我们也明白一点,为什么有些人的作品成立的理由并不仅仅在于他画画本身,而在于他作为一个艺术家个体怎样把各阶段放在整个控制系统里面.对于我来说,做为展览的主持,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希望通过展览能够把三个人在画面形式上有结合.但结合不是终点,因为大家还要继续做一些工作,可能现在的一些方法也会被遗弃.我现在更想看到的是什么状态.所谓状态,是比如说看到曹钟伟是学油画的,现在怎么这样走,他怎么会关心这样的题材?状态是包括这些东西.又比如说老汪,怎么现在做装置?对于熟悉的人来说肯定会有这样的想法.对于个人这个个体来说,他创作的思维形式是贯通的.这种贯通其实也是代表他个体这么长时间里对于创作,对于作品中的理解.这也使我更加有兴趣.
倪:我想在现场可以出现一些文字.或者是一些和文本有关的资料.我更倾向于从这种角度记录一下,能够把自己思维上的东西告诉别人.也就是说在这些画面前你不说话,那理解可能就不是特别到位.
张:以这样的方式办展览,是我们的开始.是第一次,也许是最后一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许会出现更大的差距,再以这样的方式办三人展,我自己觉得可能性不大,所以很珍惜这次展览.
倪:有些事情确实像一个球,不知道什么原因推了它以后它怎么走就没有人知道了.对于我来说自己是愿意以这钟方式来记录这些事情.因为以后会怎样确实不好预计.但是我相信大家都愿意往好的方向去走.
张:我可能是分离的,不是完全的统一体.既有相通的东西,也有排斥的;有联系,也有差异.不会是二者合二为一的情况.
倪:那你自己的感觉是比较丰富的.
张:
这是我第一次展览.而且是以这种方式在自己很认可的艺术机构器空间举办,对我来说这是对自己的一次审视机会.从展览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作品.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成长机会.虽然从传统的策展方式来看,好像我们没有共同的主题,但是我们是凭着共同的艺术追求的愿望来做这件事的.我们三个人的作品拿到一块儿来展出,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读这个展览.不仅仅是作品本身的内容和形式上.那天曹钟伟说我们自己想想展览的名字.有人提出”三面人”.后来说可以不要”人”字,就叫”三面”.因为我们是三种不同的艺术面貌.”面”字本身就有多种含义”三”字从汉字的外形来看是三根平衡线,代表我们三人不同的艺术追求和面貌.
倪:我说一下我的想法.不是说展览名字的问题,还是说展览的问题.我真有这样的感觉,对于大家来说对绘画有无数的经验,讨论一张绘画可以从技法,也可以从方式和内容.我看到很多画,可能会反应某个人也类似这样画过.但是我们也明白一点,为什么有些人的作品成立的理由并不仅仅在于他画画本身,而在于他作为一个艺术家个体怎样把各阶段放在整个控制系统里面.对于我来说,做为展览的主持,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希望通过展览能够把三个人在画面形式上有结合.但结合不是终点,因为大家还要继续做一些工作,可能现在的一些方法也会被遗弃.我现在更想看到的是什么状态.所谓状态,是比如说看到曹钟伟是学油画的,现在怎么这样走,他怎么会关心这样的题材?状态是包括这些东西.又比如说老汪,怎么现在做装置?对于熟悉的人来说肯定会有这样的想法.对于个人这个个体来说,他创作的思维形式是贯通的.这种贯通其实也是代表他个体这么长时间里对于创作,对于作品中的理解.这也使我更加有兴趣.
倪:我想在现场可以出现一些文字.或者是一些和文本有关的资料.我更倾向于从这种角度记录一下,能够把自己思维上的东西告诉别人.也就是说在这些画面前你不说话,那理解可能就不是特别到位.
张:以这样的方式办展览,是我们的开始.是第一次,也许是最后一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许会出现更大的差距,再以这样的方式办三人展,我自己觉得可能性不大,所以很珍惜这次展览.
倪:有些事情确实像一个球,不知道什么原因推了它以后它怎么走就没有人知道了.对于我来说自己是愿意以这钟方式来记录这些事情.因为以后会怎样确实不好预计.但是我相信大家都愿意往好的方向去走.
自述
生活和经验是复杂的,于是我就选择了相对简洁的艺术和方法,以此来平衡内心的感念与妄想。
这个世界前所未有的呈现出其繁荣广大、多元混存的面貌,但共生性地又投射出其隐性溃败、暗影游动的种种。所以这世界既令我深受鼓舞同时又使我沮丧。
然而这种矛盾恰好给予我创作的动力。我试图利用自己迄今能够把握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控制能力,去朝向精神能够反还给我的家园。
汪凛
生活和经验是复杂的,于是我就选择了相对简洁的艺术和方法,以此来平衡内心的感念与妄想。
这个世界前所未有的呈现出其繁荣广大、多元混存的面貌,但共生性地又投射出其隐性溃败、暗影游动的种种。所以这世界既令我深受鼓舞同时又使我沮丧。
然而这种矛盾恰好给予我创作的动力。我试图利用自己迄今能够把握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控制能力,去朝向精神能够反还给我的家园。
汪凛